20世紀50年代,成都無縫廠和包鋼無縫廠在建廠的設計方案中,曾分別建設一個年產5萬個和30萬個氧氣瓶的生產車間,成都無縫廠的氧氣瓶車間建成后,被建設單位自己留用了,包鋼無縫廠的氧氣瓶車間最終沒有建設。


  改革開放前后,這兩個廠相繼開始生產氣瓶管,主要的牌號是DZ40(原套管鋼牌號)、40Mn2,包鋼后來自己還開發了含有稀土成分鋼號40MnNbRe等。生產規格,成都無縫為φ(102~165)mm×(7~15)m冷拔/軋管,中(180~351)mm×(7~15)m)mm熱軋管,Φ(377~467)mm×(15~30)mmm熱擴管;包鋼無縫為ф219mmx7mm熱軋管。當時生產是按照國家勞動局65規定要求與用戶簽訂的技術協議。1985年我國制定并頒布了第一個氣瓶標準《鋼質無縫氣瓶》(GB 5099-1985),在此基礎上,兩個廠分別制定了氣瓶管企業標準“Q/CG 52-1988”“10-88”。這一階段由于當時的軋機裝備水平較低(采用頂管機組、皮爾格機組和自動軋管機組),且氣瓶管的壁厚薄、軋制的變形抗力較高,生產難度很大。如軋管機軋卡、壁厚超差、內外表面缺陷等,使產品的合格率、成材率低(成材率僅50%左右),產量也低。


  90年代初天津鋼管公司引進的Φ250限動芯棒連軋管機組的投產后,也開始了氣瓶管的開發和生產,由于連軋管機的工藝特點,使其在壁厚精度、表面質量、生產效率、成材率等方面遠高于其他機組,尤其是適于生產徑壁比較大的鋼管,所以其在氣瓶管的生產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盡管如此,連軋機組在初期開發氣瓶管時,仍遇到許多難題,如因不均勻變形而產生的拉裂、凹坑,壁厚超差,內表面因鐵耳子產生的劃傷和壓痕等,產品的合格率、成材率也較低(成材率僅75~80%)。這一時期氣瓶管的主要牌號為37Mn、34Mn2V,后來又發展了鉻鉬鋼如30CrMo、35CrMo、30CrMnSi等;規格主要有φ219mm×6.5mm、φ232mm×7.0mm、φ267mm×7.0mm等。90年代后期,為了提高氣瓶容重比,氣瓶管的壁厚進一步減薄為φ219mm×6.3mm、φ232mm×6.3mm、ф267mm×6.6mm,以及開發了φ229mm×7.5mm,φ273mm×7.5mm、8.0mm,φ279.4mm×7.5mm、7.8mm等規格。1998年我國制定并頒布了《汽車用壓縮天然氣鋼瓶》(GB 17258-1998)標準,這一標準發布為我國CNG氣瓶管的開發以及后來的纏繞氣瓶開發提供了依據。


  2000年我國制定并頒布了第一個氣瓶管標準《氣瓶用無縫鋼管》(GB 18248-2000)。進入20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氣瓶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這一時期鋼管行業一批企業建設了現代化的連軋管機組,如包鋼φ180連軋管機組、衡陽鋼管Φ340連軋管機組、成都無縫Φ340連軋管機組、天津鋼管Φ460連軋管機組等,這些機組的建設投產使氣瓶管的生產能力和整體質量水平大幅度提升。從2000至2008年是我國氣瓶行業和氣瓶管發展最快、發展最好的時期,不僅產量快速增長,品種發展也取得了大的突破如纏繞氣瓶、拖車氣瓶等。這些產品的推出也給鋼管企業提出了挑戰。從2001年國內第一只大容積無縫鋼瓶試制成功到2008年,國內大口徑氣瓶管主要依賴進口,國外制造廠商主要為意大利Dalmine工廠和美國聯合鋼鐵公司。為了開發大口徑氣瓶管,2007年天津鋼管、衡陽鋼管分別建設了φ720mm斜軋擴管機組和Φ720mm周期式軋管機組,開發出了Φ559mm、φ610mm大口徑氣瓶管,2010年又開出了ф711mm大直徑拖車氣瓶用管,近年來無錫德新鋼管采用擴管+冷拔的工藝生產上述規格的大口徑氣瓶管,還開發了更大口徑的φ850mm氣瓶管。據不完全統計,至2016年,使用大直徑氣瓶長管拖車的數量已經突破一萬輛,其中90%的長管拖車用于運輸壓縮天然氣,其余的長管拖車用于運輸高壓氫氣和氦氣。經過鋼管制造廠和能源裝備企業的多年努力和不斷創新,大口徑拖車用氣瓶管的直徑從初期φ559mm發展到如今普遍使用的φ711mm,壁厚公差也由27.5%提高到15%,產量和質量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不僅滿足了國內大容積無縫氣瓶的生產需求,還實現了向歐美發達國家的出口。


  目前我國氣瓶、蓄能器用管主要生產企業有天津鋼管、衡陽鋼管、包鋼鋼管、寶鋼條鋼事業部、鞍鋼無縫、江蘇振達鋼管、江蘇誠德鋼管及無錫德新鋼管等企業。



聯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