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素體相的存在使雙相不銹鋼具有比單相奧氏體鋼低的晶間腐蝕傾向,其原因主要有:
1. 雙相鋼有較細的晶粒組織,因而晶界長度增大,降低了晶界上析出的碳化物濃度。
2. 沿a/y相界析出M23C6型碳化物時,由于α相中的鉻含量較高,其在α相中的擴散速率較之在γ相中要快得多,有利于晶界附近化學成分的平衡,使鉻的濃度不至于降到允許的水平以下。
3. 在焊接時的高溫加熱過程中,發生各合金元素在各相之間的重新分配,使較多的碳進入a/γ相界的奧氏體內。
有學者曾對308(06Cr20Ni10)雙相不銹鋼固溶處理和時效后的晶間腐蝕敏感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鋼中碳化物首先沿a/γ晶界析出,碳化物中的鉻主要來自α相,由于碳在鐵素體中的活度系數高,初析出的碳化物先耗盡α相中的碳,然后取自y相中的碳使自身長大,造成γ相的貧碳,使其降至溶解度的極限值,避免了碳化物沿奧氏體晶界的析出。還發現在給定的碳含量下,該鋼有一個a/γ相界含量和分布的臨界值,高于此值,鋼是免疫的,低于此值,則對晶間腐蝕敏感。
022Cr22Ni5Mo3N鋼經1050℃固溶后,再在300~1000℃進行 20min的敏化加熱,采用65%HNO3法試驗,發現在600~700℃出現腐蝕速率的峰值。對應的是Cr2N、M23C6和x相的析出,將鉬含量提高至5%,峰值移至700℃,對應的是拉弗斯相Fe2Mo的析出,這些相的析出是鋼的晶間腐蝕的原因。
雙相不銹鋼在焊接和高溫加熱后有一定的晶間腐蝕敏感性。將雙相不銹鋼022Cr18Ni5Mo3Si2加熱至1200℃以上,α相晶粒急劇長大,y相數量迅速減少,至1300℃以上時已是單一粗大的α相,水冷后保留下來。1400℃保溫6秒水冷后,鐵素體晶界析出物的電子衍射分析表明,在α相晶界析出的是長約150nm、厚約30nm的M23C6型碳化物,其附近缺鉻。經1200℃保溫30min,再經水冷后測出M23C6型碳化物附近a/y相界兩側和α/α晶界兩側一定距離內的鉻含量,以鉻含量不大于12%為貧鉻判據。發現在γ相一側和α相一側分別產生了100nm和80nm的貧鉻區,貧鉻區的出現是由于富鉻的M23C6(含58.5%Cr)型碳化物析出的結果,這說明該鋼有一定程度的晶間腐蝕傾向。高溫敏化加熱后空冷,雖有M23C。型碳化物和y2沿α晶粒析出成網狀,但無晶間腐蝕傾向,晶界附近無貧鉻區。